新華網蘭州9月18日電(馮國張澤遠曹志恒)中國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王旭東18日說,未來5年內,中國將最終完成敦煌170個A級洞窟的數字化采集、三維重建、編錄處理以及存儲等工作,實現敦煌藝術的數字化保護,并方便全球游客參觀。
王旭東說,“數字敦煌”將把敦煌的洞窟、壁畫、彩塑等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數字圖像,并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、研究成果與相關資料等,匯集成電子檔案。
他說,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后,“數字敦煌”不但有望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整合起來,發(fā)揮紙質載體難以達到的效果,而且將極大地拓寬敦煌學研究領域,為多視角、多層次地探索和發(fā)揚敦煌文化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
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也表示:“如今數字技術已給敦煌研究帶來新變化,越來越多的學者正利用數字研究實現資料共享,改變著傳統的研究方式?!?今年2月,敦煌研究院整合了攝錄部和保護研究所的壁畫圖像處理研究室,組建了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,強力推進“數字敦煌”的建設。
王旭東說:“經過多年的技術與人才儲備,‘數字敦煌’所需的絕大部分核心技術已經解決,具備了大規(guī)模展開數字敦煌建設的條件?!?/p>
敦煌有800多個石窟,其中莫高窟有735個。在此次規(guī)劃中限期完成數字化存貯的170個A級窟中,147個窟為莫高窟所屬。
敦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,敦煌最初立郡于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漢唐時期形成燦爛的敦煌文化。自唐代以來,敦煌一直是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一大咽喉和中西交通要塞,現存有窟寺廟遺址、古墓葬群等文物景點241處。
?。保梗埃澳甓鼗筒亟浂幢话l(fā)現,在斯坦因、伯希和等外國探險家的劫掠下,敦煌的大部分文物流散到海外。目前,除中、英、法、俄等國主要保護和收藏外,日本、印度、韓國、芬蘭等國家的收藏機構也保存有數量不等的敦煌遺書、絹畫等文物。
?。保梗罚鼓昶痖_放的敦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保護壓力,隨著敦煌鐵路通車、敦煌機場航班數量的增多等因素,今年的游客人數將超過50萬人次。游人呼出的水汽、二氧化碳等氣體嚴重影響了壁畫的“壽命”。
雖然敦煌研究院等保護機構幾十年來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成果,以使敦煌遺產“延年益壽”,但隨著時間流失,包括敦煌壁畫、彩塑和出土的所有文獻等,都出現了衰變、劣化的跡象。
王旭東說:“敦煌研究院正將目光盯在計算機和數字技術上?!?/p>
從上世紀90年代初,中國開始與國內外保護機構合作,共同開始“數字敦煌”的探索。2000年與美國梅隆基金會達成協議,共同開展《數字化敦煌壁畫合作研究》項目,成功完成了20個洞窟的壁畫數字化,極大地促進了“數字敦煌”的建設。
正在打造的“數字敦煌”側重于“數字莫高窟”的建設,而在世界范圍內,以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物整合為主要目標的“數字藏經洞”建設,也正在進行之中。
除敦煌研究院之外,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十多個敦煌文物、文獻收藏單位以及熱衷敦煌文化保護的組織團體也已加入,開始對敦煌藏經洞出土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獻、絹畫等文物實施數字化。
王旭東說,“數字化敦煌”可方便學者們了解一幅幅圖像的具體信息,如年代、定名、修復程度、現狀和制作材料等,并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圖像進行比較研究。
王旭東表示,愛好敦煌藝術的人也可以在三維世界盡情地觀賞唐塑精品,感受身呈S形的盛唐菩薩俊美中的嫵媚,細細體會唐代人們的性情風采。
轉發(fā)請注明:丁丁貓